【尼羅河的繁華與滄桑】The Nile River

 

 

【尼羅河的繁華與滄桑】

The Nile River

 

 

第一次看見尼羅河,我正在開羅前往亞斯文的飛機上。

 

一條碧綠錦帶蜿蜒在無邊的黃沙大地,那景象是何等震撼!

 

我心想:若是沒有尼羅河,埃及肯定不存在!

埃及的疆土95%是沙漠,也難怪他們說:「尼羅河是埃及的母親河」。

 

 

 

 

 

 

一般人印象中的埃及,大概都止於世界遺產 – 吉薩金字塔群。

 

而我以為,若想瞭解埃及,探討尼羅河谷的歷史與生態,將是一個很好的起跑點。

 

尼羅河全長6853公里,流經9個國家方才抵達埃及。

 

雖說在開羅,不想離開大都會,在此要欣賞尼羅河的偉大面貌亦非難事。

然若前往上埃及的亞斯文(Aswan),這一段的尼羅河,水域寬廣且河水清澈,則更適合遊河。

另外,從亞斯文到路克索(Luxor)這條路,沿途也有許多神廟古蹟可以參觀。

 

去年,我再次造訪埃及這個擁有7000多年歷史的古老國度。

我此次旅行的目的,主要是在補充《沙漠國家 探索之旅》這本旅遊書的照片。

 

但是,我更渴望能藉此機緣去深入探討埃及的人文社會,並且認識Nile這條令人敬畏的大河。

 

 

 

 

 

 


 

 

象島

(Elephantine Island)

 

一個寧靜的午後,我和弟弟Tommy從亞斯文搭乘渡輪前往尼羅河當中的象島。

 

我們的目標是象島東北方、一個可以坐船前往基其納島(Kitchener’s Island)的小碼頭。

聽說,在這裡搭乘三桅帆船(felucca),價格會比較便宜。

 

 

 

 

 

 

象島南北長1.2公里,最寬處僅僅400公尺。

 

在古埃及時代,象島是上埃及和下努比亞的邊界。

這裡也是行走尼羅河、眾多商船的轉運站。

 

如今象島北邊有一間高級旅館,中段是努比亞聚落,南端則有第三王朝時興建的

庫努牡神廟(Temple of Khnum)和尼羅河丈量儀。

 

 

 

 

 

 

尼羅河畔長滿蘆葦,沙丘上的棕櫚樹,顯得有些遺世獨立。

千帆過盡,遠方是赭黃色的西部沙漠。

草叢中不時有水鳥飛起,天地間僅聽聞尼羅河的河水在輕聲嗚咽。

 

據說Khnum神就住在河邊的石洞裡,祂是尼羅河源頭的守護神。

 

 

 

 


 

 

努比亞村

(Nubian Village)

 

冬日的午后。

陽光篩灑在脖頸間,樹木枝椏在腳下投射出斑駁的陰影。

整個努比亞村靜謐得幾乎聽得見樹葉落地的聲音。

 

巷弄轉角,一個全身披著黑袍的老婦,端著臉盆走出門來倒水。

我們四目相覷,她趕緊轉身回到屋內。

希望她不會被遊客的我冒犯了… 感覺村子裡的人們其實都很保守。

 

 

 

 

努比亞村落的狹窄巷弄宛如迷宮,然而整個氛圍安祥寧靜。

此處真是long stay的好地方啊 !

 

努比亞村落的房屋大都是黏土泥磚所堆疊而成。

外牆的圖案設計獨具一格,而且搭配的顏色都極為鮮豔。

線條簡單,遠望去像是一幅清純的素人畫。

 

 

 

 

 

 

我們走過村莊裡的小清真寺。

他們剛好作完禮拜,信徒們魚貫而出。

 

友善的村人邀我們一起喝茶。

雖然在座的每一個人都有一杯熱茶可喝,但是我也一眼看出哪一位是

德高望重,哪一位是有財有勢。

 

 

 

 

【小檔案】

 

努比亞人的歷史

 

努比亞(Nubia)的地理位置在尼羅河岸,介於亞斯文(第一瀑布下游)

和蘇丹的喀土穆(Khartoum)之間。

 

許久以前,古努比亞又被稱為「古實王國」(Kush)。

因為出產黃金、象牙和黑檀,它向來都是古埃及侵略和壓迫的對象。

 

1956年,上努比亞獨立,是為蘇丹,下努比亞則仍留在埃及的境內。

 

今日,大部份的努比亞人生活在亞斯文與哈勒法旱谷(Wadi Halfa)之間的這塊區域內。

一部分的努比亞人則在1971年(亞斯文高壩建成後)時遷移到康翁波 Kom Ombo附近。

部分失去家園的努比亞人則搬到開羅這個大都市去生活、工作。

 

 

 

 


 

 

尼羅河丈量儀

(Nilometer)

 

2日後,我再度前往象島,這次是為了拜訪了庫努牡神廟(Temple of Khnum)。

 

庫努牡神廟主要是祭祀尼羅河源頭的守護神Khnum,但是這裡還保留了第三王朝時代的遺跡。

 

 

 

 

位於神廟旁有兩座尼羅河丈量儀,它們分別是:

 

(1)靠近亞斯文博物館的是有52級台階、通往尼羅河的丈量儀,牆上還刻有水位記錄。

 

(2)另一處在舊瀑布旅館 (Sofitel Legend Old Cataract Aswan)的對岸,它的設計較為

精密,既有暗渠通向尼羅河,儲水槽裡面還置有2排石階。

 

尼羅河丈量儀的主要功能是測量尼羅河的清澈程度,以及尼羅河在氾濫季節的水位。

 

 

 

 


 

 

黑土(kemet)

&  椰棗林

 

亞斯文水壩未興建之前,每年尼羅河從6月中或7月開始氾濫。

這就是所謂的阿赫特季(Inundation)。

 

洪水季節維期4個月,直到11月〜2月,尼羅河的河水消褪了,農民才會開始播種耕作。

 

氾濫過後的尼羅河在河岸留下了肥沃的黑土。

 

耕種地帶雖然狹窄,土壤卻不愧是「尼羅河的贈禮」,黑得幾乎可以搾出油。

 

埃及人在黑土上種植小麥、蔬菜、甘蔗、綠意盎然的苜蓿田,還有那結實纍纍的椰棗林。

 

 

 

 

 

 


 

 

孔翁波神殿

(Temple of Kom Ombo)

 

尼羅河的神祉們,除了源頭守護神Khnum之外,最有名的還有哈比神(Hapi) 。

 

我們與Hapi的初次接觸,始自於孔翁波神殿牆上的一幅壁畫。

 

孔翁波神殿位於尼羅河畔,離Daraw不遠。

 

這座神殿,同時供奉了鱷魚神索貝克(Sobek)和鷹神荷魯斯(Horus) ,是一座雙神廟。

 

 

 

 

一般遊客,他們會乘坐尼羅河豪華郵輪(Nile Cruises)來到此處參觀。

而我和弟弟則是從亞斯文包車過來,所以我們造訪時,整座神殿空蕩蕩的靜謐。

 

從孔翁波神殿的壁畫,處處可見古埃及人對河神的濃厚信仰。

 

在這裡,除了鱷魚神索貝克,他們還敬奉了尼羅河神哈比(Hapi)。

 

Hapi是一個頭飾紙莎草,大肚上垂掛著豐滿的胸哺的神祇。

 

 

 

 

據說Hapi的大胸哺代表富饒與豐收,而尼羅河每年開始氾濫時,也是Hapi降臨的日子。

 

自第十九王朝起,許多壁畫會同時出現兩個Hapi。

這2位Hapi神祇將紙莎草和蓮花捆綁在一起,形成象形文字的union,

意思代表了上埃及和下埃及的統一。

 

 

 

 


 

 

納賽爾湖(Lake Nasser)

&

阿布辛貝神殿

(Abu Simbel Temples)的遷移

 

 

雄偉的阿布辛貝神殿位於埃及與蘇丹的邊界北方,是第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所興建。

 

神殿高踞在尼羅河旁,主要目的是在威嚇當時的努比亞人。

 

 

 

 

阿布辛貝神殿最引人矚目的,正是殿前的4尊拉美西斯二世雕像。

可惜,第二座雕像的上半身在地震中損毀了。

自此整棟神殿遭廢棄,直至1813年才重新面世。

 

1960年間,埃及為了興建亞斯文高壩(Aswan High Dam),接受51個國家的協助,將神殿大舉搬遷到今日所在。

 

新址比舊址高出約62公尺。

如今,神殿面對的是匯聚了尼羅河水的納賽爾湖。

 

 

 

 


 

 

尼羅河能載舟亦能覆舟,就看人類如何善用它的水資源了。

 

 

【後記】

 

自埃及政府攔河築壩之後,各方爭議便不絕於耳。

 

最常聽見的批評,則是亞斯文高壩(又稱大壩)對生態所造成的惡劣影響,

如大壩的淤泥堵塞、尼羅河三角洲的地層沈降,以及土壤鹽鹼化的問題。

 

然而大壩的功勞,如提供埃及15%電力,及掌控尼羅河氾濫等,卻較少被提起。

 

這次的尼羅河之旅,我們還參觀了路克索神廟(Luxor Temple)和卡納克神廟(Temple of Karnak) 。

 

從神殿建築及壁畫中看到的古埃及繁華,今非昔比,我的感慨實是磬竹難書。

 

學習古埃及人的智慧,深入現代埃及人的生活,這些都是我此行的最大收獲。

 

 

 

 


 

 

 【便利貼】

 

前往象島交通

 

2處渡口:

 

( a ) 從河邊的肯德基KFC旁走下石階,這個小碼頭有船帶您到象島的努比亞村落。

船費大約 2埃鎊 – 5埃鎊/單程,視個人殺價能力。

您若是要前往象島至基其納島(Kitchener’s Island)的小碼頭,

這裡也是最近的直線距離。

 

( b ) 在EgyptAir的對面有片空地。

空地旁有一小段階梯可以下到乘船的小碼頭。

您也可以舊瀑布旅館(Sofitel Legend Old Cataract Aswan)為地標,

它的旁邊有一個hotel所屬的小公園。

再沿著河往東北方向走5分鐘即可抵達。

 

b渡口的盡頭就是亞斯文博物館(Aswan Museum)。

在此,您還可以參觀庫努牡神廟(Temple of Khnum)和尼羅河丈量儀。

船費:1 埃鎊 〜 5埃鎊/單程。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