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金三角】Golden Triangle, Thailand

 

【神秘金三角】泰北

 

前言:

此篇報導,節錄自《神秘的金三角》、《美麗的黑苗》及《食在泰北》等3篇文章,並且添附上泰北地區的最新相關資訊。

上述3篇文章是我寫的,曾以專欄的方式,刊載於馬來西亞《南洋商報》的副刊。

 

當年有一傳說,謂「鴉片大王」坤沙(Khun Sa)已經去世。

一位法國記者為探求虛實,便通過層層關係,歷經各種困難,

終於幸運地得到這位神秘人物的接見。

他被蒙住雙眼,在叢林裡繞行了14天,方才見到坤沙本人,並且拍照為證。

這一報導,連美、泰兩國肅毒組織的首腦都大吃一驚。

 

(注:坤沙原名張奇夫/張啟富,曾經控制80%金三角地區的海洛英毒品貿易。

這位世界第一毒梟在1996年初向緬甸政府投降,於2007年卒於仰光。)

 

我的所在位置是泰國(Thailand)。

湄公河與湄塞河交會的那塊三角洲屬於緬甸(Myanmar)。

大河的右側則是寮國(Laos)的土地。

 

 

 

其實「金三角」並沒有確定的界線,它只是一個大概的區域。

 

當然也有人將3國的交界,即湄公河與湄塞河交匯的那塊三角洲稱為「金三角」。

 

但是一般而言,「金三角」指的是那塊生產鴉片、諸多幫派軍隊各自為政的混亂地帶。

 

可別小看它,它可是世界三大毒品產地之一。

 

市面購入照片,作者未知

 

 

「世界三大毒品產地」,它們是:

 

1.「金新月」地區,位於阿富汗、伊朗和巴基斯坦的邊界。

它們生產海洛英,是世界鴉片的主要產地。

 

2.「金三角」地區,位於緬甸果敢、佤邦等特區。

此區每年供應的鴉片數量,在全球僅次於「金新月」。

 

3.「銀三角」地區,位於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的交界處,主要生產古柯鹼。

 

市面購入照片,作者未知

 

 

我終於要踏足這神秘的金三角。

 

在美國攻讀犯罪學時,葛瑞教授曾私下讓我一讀他即將付梓的新書《美國在金三角的政策》。

自從那刻起,我時時都想一訪這毒品的產地、罪惡的淵藪。

 


 

 

 

 

我和父親揹著大背包,自曼古華南豐火車站搭乘夜車前往清邁(Chiang Mai)。

14小時後,我們抵達清邁,租了一輛Land Rover,僱請一位嚮導,便直奔金三角。

 

在這片氣候宜人、風景優美的山區裡居住了幾種少數民族。

如,瑤族、阿卡族、苗族、拉勿族,及瓦族等。

 

他們種植罌粟,那是因為傳統以來他們就有吸食鴉片的習慣。

後來他們為毒梟所利用,便大量種植,從此靠這種作物維生。

 

金三角看似平靜,其實危機四伏。

這裡,槍和手榴彈處處可見。

 

明信片,作者未知

 


 

泰緬孤軍

 

美斯樂 & 滿星疊

 

泰緬孤軍,又稱泰北孤軍,1949年自中國雲南撤退入緬甸北境。

孤軍及其後代,如今居住在泰國北部,以及寮國和緬甸的交界處。

 

我們抵達泰緬孤軍93師所在的美斯樂(Mae Salong),便聽到一則傳聞。

有人說:一名孤軍的高級軍官在不久前才被暗殺。

 

我私下詢問美斯樂居民,他們卻說不知有此事。

而每當我談及國民黨軍隊時,他們總是三緘其口。

但是在美斯樂居民的家中,經常可以看見中華民國的國旗和孫中山先生的畫像。

 

 

滿星疊(Ban Hin Taek)是另一個孤軍後裔所居住的地方,位於美斯樂的西北方。

1975年,坤沙在此創立了滿星疊大同中學,首任校長是孫斌。

大同中學附近設有一間坤沙紀念館(Khun Sa Old Camp),現在已成觀光景點。

 

美斯樂和滿星疊,如今皆歸泰國政府管轄。

孤軍的後代,也有不少與當地人通婚。

 

早期的美斯樂菜市場,這裡尚可見各種少數民族

 

一直以來,坤沙都否認他是鴉片大王。

他說他之所以擁有軍隊和槍械,那是因為他在尋求撣邦(Shan State)獨立。

1993年,坤沙成立撣邦共和國,自立為總統。

撣邦共和國的首府就設在滿星疊。

 

世事更迭,3年後坤沙就向緬甸政府繳械投降了。

 

當年居民種植罌粟,現在美斯樂盡眼所見,大都是茶園和蔬果菜園。

據報導,緬甸深山裡仍種植有大片面積的罌粟花。

 

金三角依舊神秘。

我站在山巔,俯望泰緬交界的層層山巒,那景色是如此地寧靜平和。

但是,我深知這只是浮在海面上、1/7的冰山罷了。

 

 


 

_____________

美麗的黑苗

_____________

 

泰國境內的苗族主要有兩種:黑苗和藍苗。

 

黑苗的傳統服飾十分美麗。

他們不論男女,皆穿著黑色大喇叭褲,腰間再纏以桃紅色或豔紅色的布帶。

他們的腰帶上繡著繽紛的圖案,極具創意與美感。

 

藍苗的服飾也很美,但是婦女們穿著的是藍裙。

 

明信片,作者未知

 

 

 

父親和我的「泰北行」第一夜,被安排投宿在苗族村落、當地人的家中。

 

這個村落屬於黑苗,在泰寮交界,湄公河畔的山區裡。

 

據說這些苗族人,他們原先是居住在中國的雲南省。

他們的祖先跋山涉水而來。

遷移到緬甸之後,經幾番動亂,他們再次遷移到泰國。

 

遷徙是為了尋求更好的生活,但是他們的生活至今依舊艱苦。

 

 

 

 

我們借宿的這家苗族人算是比較富有的。

他家共有7口人。

他們的晚餐是:一大盤粗飯、一小碗青菜湯和幾支水煮的小竹筍。

早餐更別提了,只是抓一把炒米,嚼嚼便算數。

怪不得我見到的大人小孩,個個面黃肌瘦。

 

 

 

苗族婦女很愛乾淨。

黃昏時,她們在木槽水池前,一遍遍地刷洗自己。

她們的皮膚大都白晰細膩,頭髮烏黑且長。

當我對著她們拍照時,她們羞怯地一笑,那笑容真會迷死人。

 

那個夜晚,父親和我前往巫師家,看他為病人作法治病。

只見巫師右手執鐵長鐶,左手持鈴,坐在香案前自個兒唱個不停。

巫師時而會跳起來大喊一聲「嘿!」,不知是想叫醒病人或他的神?

雖然我不懂他在唸些什麼(或許他的族人也不懂),但是他一人「表演」了一整夜,

不怕口乾或汗流浹背,似乎一直都樂在其中。

 

算我小人心度君子腹,我懷疑:巫師或許事先有吸食鴉片?

我也注意到了,巫師家的牆上掛著幾顆貨真價實的手榴彈。

 

 


 

食在泰北

 

根據泰國旅遊局的說明書,泰南的特色在於島嶼和沙灘,

泰北則是山區、瀑布、少數民族和手工藝品。

 

但是較少為人所知的是,泰北餐Khantok嘗來極為美味可口。

 

父親和我在嚮導Yan的老家Phan吃到一頓豐盛、滋味絕佳的泰北菜。

這頓飯是由Yan的母親掌廚的。

 

Yan的家是一棟高腳屋,位於椰林婆娑、稻田油綠的一個小農村裡。

 

 

 

泰北食物之異於曼谷或泰南其他地方的食物,我認為辣椒醬是一大區別。

 

泰北的辣椒醬是用魚肉、青辣椒加一些香料椿爛而成的。

 

這類食物裡常摻有多種香菜。

他們的肉料切得很細,比較東炎湯而言,口味並不是很辣。

而蔬菜大都為水煮,有我們常見的苦瓜仔、空心菜(蕹菜) 和嫩蕨等。

另一種合歡類植物,種在水邊,味道嘗來有如臭豆。

食這些蔬菜時,可以沾著辣椒醬吃。

 

泰北人的主食是糯米飯,吃時用手抓一小把。

這些食物配上矮瓜煎蛋、一碗豬肉湯,便是一頓很好的晚餐了。

 

至於小吃方面,路邊常可見攤販賣著各種油炸的昆蟲。

如,蟋蟀、蝗蟲、筍蛄…,青蛙的肚子裡則塞有香料。

它們的味道大都不錯,有的甚至還帶一種難得的果香。

 

數種叫不出名的堅果,有的食之如栗子,有的食之如瓜子。

可惜味道平淡,而且很難剝開。

 

當我們從金三角返回清邁時,途中Yan還帶我們去了他叔叔的家。

 

那日恰好是供養眾僧的節慶,人們給僧侶的日用品和錢全都掛在一棵小樹上。

招待客人的食物則有米酒、發酵過的茶葉加粗鹽,一盤加辣椒、蟹肉的涼拌蔬菜,

還有包椰肉的糯米粘糕。

 

 

 

 


 

後記:

 

此篇文章是整理自多年前的遊記。

在參考網路資訊時,我發覺美斯樂和滿星疊已經變得相當現代化。

熙攘往來、如織的遊客,異域或許再也找不回原先的那份神秘感。

至於種植罌粟花的「金三角」,它仍然隱藏在深山陰暗一角。

 

我與父親同遊泰北的美好回憶,卻已是生命中的永恆。

 

對了,當年在滿星疊,或許我們曾經與坤沙擦肩而過呢?

 

泰緬邊界,舊時的緬甸叫Burma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