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祕的阿拉伯沙漠】Mysterious Arabian Desert
【神祕的阿拉伯沙漠】
Mysterious Arabian Desert
簡介:
阿拉伯沙漠(Arabian Desert) 位於「阿拉伯半島」(Arabian Peninsula) ,
是亞洲第一大、世界第五大沙漠。
阿拉伯沙漠是由3大沙漠所組成:
內夫得沙漠 (Al-Nafũd)
達哈拉沙漠 (Al-Dahnä’)
魯布卡利大沙漠 (Rub’ al Khali)
在這些沙漠之間,還散佈著綠洲、山脈和平原。
(原地圖取自:saylordotorg.github.io/Google截圖)
阿拉伯沙漠裡主要居住著阿拉伯人。
他們逐水草而居,家是移動式的黑色帳篷,有人則露天就地為營。
世人稱呼這些居住在「阿拉伯沙漠」中的游牧民族為「貝都因人」(Bedouins)。
然而,他們喜歡叫自己Bedu「貝都人」,或者al Arab「阿拉伯人」。
貝都人給我們的刻板印象,通常是:騎駱駝、善戰,不畏艱苦生活環境的民族。
生態:
阿拉伯沙漠的氣候相當極端:
內陸氣溫可達攝氏55度,但是在約旦和敘利亞,冬天亦可能降雪。
沙漠裡常見的植物有:檉柳、莎草、棕櫚,以及金合歡之類的刺槐。
沙地裡還長著數種香草,貝都人會拿它們來烹飪或浣衣。
乳香(frankincense)和沒藥(myrrh)則生產在「葉門」(Yemen)的「多法山區」(Dhofar mountains)。
此外,阿拉伯沙漠的鳥類繁多,諸如,茶隼、沙松雞和鴇。
貝都人一般飼養駱駝、阿拉伯馬和山羊。
多法山區的乳香樹(圖片來源:doTERRA/Google截圖)
沙漠裡的諸多動物中,「阿拉伯劍羚」(Oryx leucoryx)最為獨特,也最具代表性。
Oryx的毛色幾近雪白色,頭上還矗立著2根、大約半公尺、宛如長劍般的環角。
在夕陽中,遠遠瞥見阿拉伯劍羚,還可能錯看牠們那兩支環角已合併為一。
因此有一說,從前的人認為Oryx就是西方傳聞中的「獨角獸」(unicorn)。
近年來,阿拉伯劍羚Oryx和阿拉伯蹬羚的數量逐漸減少,兩者皆屬瀕危物種。
(圖片來源:Pinterest/Google截圖)
阿拉伯沙漠為何神祕?
在「阿拉伯半島」,領土上覆蓋有「阿拉伯沙漠」的國家有:
沙烏地阿拉伯、約旦、伊朗、科威特、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阿曼和葉門
此外,相關生態區(ecoregion)還包括了: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埃及的西奈半島。
(從空中鳥瞰西奈半島)
這其中,以「沙烏地阿拉伯」(Saudi Arabia) 這個國家所佔有的沙漠面積最廣。
「沙烏地阿拉伯」出產石油和天然氣,看似富甲天下 (***注) 。光是原油,他們的儲存量就占了全球的 1/5。
「沙烏地阿拉伯」亦是伊斯蘭教聖地 – 麥加(Mecca)和 麥地那(Medina)之所在。
每年,「沙烏地阿拉伯」必須照顧眾多、來自全世界的朝聖者(pilgrims)。
因此,Saudi Arabia向來對發展觀光業不太感興趣,
因為他們官方僅肯發給訪客商務簽證。
這兩年「沙烏地阿拉伯」已改變策略,逐漸開放小部份區域給遊客觀光。
只可惜如今碰上Covid-19疫情,遊客們想一窺這個神祕世界,須再等上一陣子。
其他阿拉伯國家,包括伊朗和葉門, 經年戰爭不斷。即便有美麗壯觀的風景,
遊客們為了自身安全,自然是對那些地方裹足不前了。
*** 「沙烏地阿拉伯」在2021年的個人GDP甚且低於台灣,他們「貧富不均」的情況看似蠻嚴重。
內夫得沙漠
(Al-Nafũd)
Al-Nafũd在阿拉伯語中的意思,就是:沙漠。
就好像「撒哈拉」 Sahara,意思很單純,說的就是:沙漠。
內夫得沙漠(Al-Nafũd)的總面積約10萬3千6百平方公里。
因為風暴吹襲的走向,此地沙丘呈新月形,綿延萬里,宛如紅色的海浪。
沙丘,阿拉伯語erg。
此地沙丘之所以是磚紅色,主要因為這裡的沙子大都含有氧化鐵(iron oxides)。
「內夫得沙漠」除了沙丘、礫漠,尚有兩大綠洲。
位於沙漠北方的綠洲叫「焦夫」(Al-Jawf) ;座落西南方的叫「哈伊勒」(Hä’il)。
Al-Jawf這個綠洲藏有豐富的地下水,再加上它的土壤肥沃,素有「沙烏地阿拉伯的穀倉」之稱。
Al-Jawf盛產橄欖油(佔Saudi Arabia 67%)、椰棗(年產15萬噸) 、蔬果和大、小麥。
此外,Al-Jawf因為接壤約旦的Aqaba的關係,它的地理位置亦十分重要。
「內夫得沙漠」另一個綠洲是西南邊的「哈伊勒」,這裡盛產小麥和水果。
Hä’il因為距離四周11個中東國家、飛行時間皆在1小時之內,所以它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 Al-Nafũd can not be crossed! “
「內夫得沙漠 無法通過,」
,貝都人世代皆如此相信的一句話。
取自《阿拉伯的勞倫斯》電影中的台詞
**********************
「 T.E. 勞倫斯 」在 內夫得沙漠 的旅行經驗:
「 我們經過的這片平原是菲哲境內貝都人的地盤,他們稱此地為豪爾(El Houl) ,
意思是荒涼孤立之地;我們路過時也沒見到任何生物:沒有瞪羚,沒有 蜥蜴,
沒有老鼠洞,連鳥也沒有。我們置身其間,覺得很渺小。 」
「 我們在這廣袤大地費勁地趕路,但感覺上好像還在原地沒動,唯一能聽到的聲音
是空洞的回音,以及西向的熱風吹過時,沙面傳來細微但刺耳的瑟瑟聲。
那是令人喘不過氣來的風,有點像埃及的乾熱南風,令人如置身火爐中;隨著太陽逐漸高升,
熱風也更強,夾帶著更多 內夫得沙漠 的沙,我們就在這座阿拉伯半島北部的大沙漠旁,
但在風沙中又無法看見。 」
以上, P. 351
「 席勒漢河谷(Wadi Sirhan),這是極為著名的通道,也是紮營區有接二連三的水井。
這條河谷是一系列窪地連接而成,由東南方努里的首都 焦夫 往北延伸至敘利亞境內靠近
德魯玆山脈的阿玆拉克(Azrak)。 」
以上,P. 242
《智慧七柱》上冊(Seven Pillars of Wisdom) 2000年10月
作者:T.E.勞倫斯
譯者:蔡憫生
出版社:馬可孛羅
(T.E.勞倫斯 的路線圖)
達哈拉沙漠
(ad-Dahnä’)
達哈拉沙漠(ad-Dahnä’)像是走廊般,連接了「內夫得沙漠」和「魯布卡利沙漠」。
威福瑞●塞西格(Wilfred Thesiger)在他的著作《阿拉伯沙地》(Arabian Sands)中寫道:
「 抵達賈布林的前兩天,我們經過達哈拿沙漠(Dahana Sands) 。那一帶的沙漠寬度大約有十五哩,
由一連串新月形的沙丘所組成,銜接「空白之地」與阿拉伯北部的納夫德(Nafud) 大沙漠。 」
pp.335-336,《阿拉伯沙地》(Arabian Sands) 2000年3月,
作者:威福瑞●塞西格(Wilfred Thesiger)
譯者:蕭寶森
出版社:馬可孛羅
其實,「塞西格」走過的「達哈拉沙漠」最寬處約80公里,全長約1300公里。
這個沙漠由7座沙畦/沙脊(sand ridges)所串連而成,它們之間大都是礫石平原。
平原上有數條公路,分別通向「沙烏地阿拉伯」的首都「利亞德」(Riyadh),
以及科威特(Kuwait)的Al-Zilfi。
而事實上,因為「利亞德」的地緣,達哈拉沙漠較常有遊客造訪。
就在Riyadh東方80公里處,旅遊團會帶領遊客去欣賞那些龐然巨物般的沙丘。
那些沙丘呈橘紅色,宛如小山脈般綿延不絕,有的沙丘甚至高達100多公尺。
站在沙丘上,視野廣袤,無窮無盡,會讓人心胸開朗。
(圖片來源:Marriott Bonvoy Tours/Google截圖)
魯布卡利沙漠
(Rub’ al Khali)
魯布卡利沙漠(Rub’ al Khali)總面積約65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動沙漠。
沙漠裡綿延著橘紅色的沙丘,這些大都是「長石」(feldspar)礦物經風化的結果。
Rub’ al Khali以「空白之地」(The Empty Quarter)而聞名於世界。
「空白之地」的另一個翻譯是「空曠的四分之一」,它位於魯布卡利沙漠的南邊。
為什麼是「空白之地」或「空曠的四分之一」呢?
因為在The Empty Quarter要尋找一口水井何等困難,這裡是連貝都人也不願意居住的地帶。
更何況一直以來,世人對這裡的地理環境所知甚少。
我們僅知曉這裡的沙丘高達330公尺,到了夏季,此處高溫甚且來到攝氏55度。
然而The Empty Quarter卻一直是歐洲冒險家們的最愛。
「阿拉伯沙漠」冒險家:
「阿拉伯的勞倫斯」
(T.E.Lawrence)
著作:《智慧七柱》
(Seven Pillars of Wisdom)
查爾士●道諦
(Charles Doughty)
著作:《古沙國遊記》
(Travels in the Arabia Deserta),1888年出版
卜耳全●湯瑪士
(Bertram Thomas)
著作:《快樂的阿拉伯》
(Arabia Felix)
注:在古羅馬時代,Arabia Felix指的是「阿拉伯半島的南部」
通過「空白之地」(The Empty
Quarter)的冒險家:
威福瑞●塞西格
(Wilfred Thesiger)
著作:《阿拉伯沙地》(Arabian Sands)
聖強●費爾畢
(St John Philby)
費爾畢稱「空白之地」是「我衷心追求的新娘」。
湯瑪士稱「空白之地」是「我的慾望之沙」。
塞西格曾經2度通過「空白之地」:
第一次:Thesiger從Omen的薩拉拉(Salalah0出發→穆辛(Mughshin)
→卡巴井(Khaba well)→經阿曼回到薩拉拉
第二次:Thesiger主要在「葉門」(Yemen)的「哈德拉貿」地區(Hadramawt)北邊,
即「空白之地」西南端這一帶旅行。
以下是
Thesiger對沙漠的描述:
「烏雲聚集,雨下了,人活了;烏雲不雨而散,人和牲畜就都死了。」
「在阿拉伯半島南部的沙漠裡,見不到季節的更迭、草木的消長,只有一望無際的荒漠;
在這裡,春夏秋冬的嬗遞僅僅表現在氣溫的升降上。」
「這是一片 乾旱不毛的大地,凌厲無情,絕不饒人。然而自從太古以來,此地即有人煙,
代代相傳,綿延至今。」
「沒有人在經歷這般的生活後,還能夠保持原狀,他的肉體或多或少會留下沙漠的印記,
一種游牧民族特有的刻痕;他的內心也會時時湧現一股或強或弱、因人而異的渴望,期盼重返沙漠。」
「只因為,那片大地雖然荒旱不仁,卻有著薰風和日所不能的魅惑。」
原文拮取自:
p.8,《阿拉伯沙地》(Arabian Sands) 2000年3月,
作者:威福瑞●塞西格(Wilfred Thesiger)
譯者:蕭寶森
出版社:馬可孛羅
從阿曼或葉門進入「空白之地」?
一直以來,除了「費爾畢」(St John Philby) 是從「沙烏地阿拉伯」進入
「空白之地」,大部分的冒險家都是從阿曼(Oman)前進到The Empty Quarter。
塞西格曾經2度通過「空白之地」,其中第二度是經「葉門」(Yemen)的
「哈德拉貿」進入「空白之地」的。
在此,我想對照一下當年塞西格進入The Empty Quarter的路線,再看看今日
「沙烏地阿拉伯」的公路路線圖。
顯然易見的,Thesiger所繪地圖中的「萊拉」就是如今「沙烏地阿拉伯」首都
Riyadh附近的Layla;而「蘇萊伊爾」就是地圖上的As Sulayyil。
(原地圖取自:Maps Saudi Arabia – KSA/Google截圖)
結語:
沙漠有薰風和日所不能的魅惑,Thesiger說得實在妙極。
阿拉伯沙漠對我的吸引,不僅僅是它獨特的美麗,還有它十足的神祕。
再者,閱讀歷來諸位冒險家的著作,如T.E.Lawrence的《智慧七柱》和
Wilfred Thesiger的《阿拉伯沙地》,更是讓我常常對這片荒漠心生嚮往。
我曾經2度從空中欣賞部分「阿拉伯沙漠」的絕美地貌。
Just in awe,當時我心中滿溢著敬畏與驚喜。
行經此地的上空,我癡傻又感動,一直目不轉睛,默默地追隨著沙漠的身影。
只能期待再相見了!
不論是再度踏上約旦和UAE的土地,抑或拜訪Oman和沙烏地阿拉伯 ……
這類沙漠之旅都將會讓我感到無上的歡喜。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