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朝聖之旅】Pilgrimage in India

 

【印度朝聖之旅】

 

  Pilgrimage in India

 

 

我們的「印度朝聖之旅」走訪了八大佛教聖地之中的3處地點,即:菩提伽耶(Bodhgaya)、鹿野苑(Sārnāth)和拘屍那迦(Kushinara)。

 

釋迦牟尼佛降生地 – 藍毗尼園(Lumbini)則是我之後到尼泊爾當義工時,順機才前往的。

 

此外,我們也前往「靈鷲山」去瞻仰佛陀當年講經說法的平台。

 

之後,我們還去了玄奘大師的母校 -「那爛陀大學」 (Nalanda University)。

 

雖然Nalanda不在八大聖地之中,但是它在我「追尋玄奘大師足跡」的計畫內。更何況Nalanda所在處是王舍城,即使王舍城的古蹟如今不復存在,Nalanda仍然值得拜訪。

 

 

 

 

我們走完了我們的「印度朝聖之旅」之後,也不免俗的拜訪了下列景點:

 

恒河(Ganges River)岸邊的瓦拉納西(Varanasi) 、泰姬陵(Taj Mahal) 、拉賈斯坦的(Rajasthan)「四色之城」和德里市區的重要景點。

 

因為文長,旅遊部分就留待下一章再介紹了。

 

 


 

 

 

 

 

 

首先,我在此介紹何謂「佛教八大聖地」。

 

 

【小檔案】

 

佛教八大聖地

 

 

1.藍毗尼園(Lumbini)

 

釋迦牟尼佛誕生處,1997年被列入為世界文化遺產。

 

在古印度,位於喜馬拉雅山下曾經有一個王國叫「迦毗羅衛」(Kapilavastu),他們的國王叫「喬達摩。首圖馱那」,也就是「淨飯王」。他們的王后叫「摩訶摩耶」,後人稱「摩耶夫人」。

 

摩耶夫人之後在「藍毗尼園」生下了悉達多王子,這位王子就是後人尊仰的佛陀。

 

Kapilavastu是古代釋迦族的首都,也是釋迦牟尼佛的故鄉。我曾經和一位德國醫生前往此處古蹟。這個古釋迦國面積甚廣,地勢略高,迎向一片大草原。佛陀父母的墳地極大,由堅固的小紅磚堆疊而成。

 

如今的「藍毗尼園」面積約8平方公里,分為:聖園區、寺院區,和新藍毗尼村。

 

「聖園區」裡有藍毗尼博物館、摩耶夫人寺、阿育王石柱、菩提樹和聖池。若要前往中華寺、緬甸寺、日本寺等寺廟區域,建議搭乘三輪車以節省體力,特別是炎熱的天氣。

 

 

(圖片來源:Chris Putro/Google截圖)

 

 

2.菩提伽耶(Bodhgaya)

 

根據佛經記載,佛陀於2600年前在「菩提伽耶」的菩提樹下悟道成佛。

 

Bodhgaya在2002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園區內遍植菩提樹。

 

佛教徒至此,最愛在菩提樹下打坐。

 

菩提樹偶而掉落下葉子,大家都當成難得的福報,趕緊揀來珍藏。

 

 

 

 

 

 

 

我們也喜歡進到「摩訶菩提寺」內去禮佛,或是在環狀階梯上繞行唸佛。從清晨到入夜,樂此不疲。

 

 

 

 

 

 

「菩提伽耶」的金剛寶座塔,塔高約50公尺,底部呈正方形。

 

「菩提伽耶」是禮佛的聖地,來至世界各國的佛教徒及仰慕者絡繹不絕。

 

 

 

 

 

 

在「金剛寶座塔」的西側是那棵著名的菩提樹。

 

據稱佛陀曾在森林裡苦修6年,但是無法悟道。後來他的肉身變得枯槁瘦弱。

 

還好有一位牧羊女供養佛陀乳糜,祂喝下之後來到菩提樹下冥思。

 

當時,佛陀還發誓,若不能徹悟,終身不起。

 

3天3夜後,佛陀終於悟道成佛。

 

 

 

 

3.鹿野苑(Sārnāth)

 

鹿野苑位於印度Varanasi北方約10公里處,

 

鹿野苑是釋迦牟尼佛悟道後,初轉法輪的地方。

 

佛陀第一次講經說法時講「四聖諦」。佛陀當時有5位侍者,他們也是佛陀的第一批證悟比丘。

 

佛教的僧伽制度從此成立,而「佛、法、僧」也因此圓滿齊備了。

 

 

 

 

 

 

4.拘屍那迦(Kushinara)

 

Kushinara是釋迦牟尼佛圓寂之地。

 

西元前486年,佛陀已經80多歲。據說祂吃了有毒的食物,病情嚴重。

 

之後,佛陀來到拘屍那迦城。祂在兩棵娑羅樹間,以僧衣作枕,側臥,兩腳相疊,頭朝北腳朝南,背東面西,隨而涅槃。也因此,如今的臥佛雕像,臥下的方向都是依此來設計。

 

Kushinara有著令人傷心的氛圍。據說佛陀圓寂時,那兩棵娑羅樹的樹葉都轉白了,然後掉落的樹葉全化成白鶴飛去。

 

 

 

 

 

 

 

 

5.毗舍離

 

此處是佛陀最後的講經說法之地。在此,佛陀講:《維摩詰經》、《藥師經》和《楞嚴經》。

 

6.桑伽施(Sankassa)

 

此處是釋迦牟尼佛自忉利天臨降處。

 

《大唐西域記》稱此地為「劫比他國」。玄奘大師此地學習小乘的正量部。這裡有一個巨大的佛腳印和阿育王時代的象頭石柱。

 

7.王舍城(Rajagri或Rājagaha) 

 

這裡是釋迦牟尼佛修行的地方。

 

王舍城在那爛陀寺南邊10公里處,距離菩提伽耶約46公里。

 

 

8.舍衛城(Śrāvastī)

 

佛陀曾在此停留講法達20多年。

 

Śrāvastī有個樂善好施的富豪叫「須達多」,他經常濟貧,人稱他為「給孤獨長者」。佛陀經常在此講經說法。

 

 


 

 

靈鷲山

 

 

 

 

 靈鷲山位於王舍城(Rajgir) 東南方的塞拉吉里(Śaila-giri)。

 

佛陀曾經在此開示佛法,包括:《妙法蓮華經》、《楞嚴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

、《摩訶般若波羅密經》及《阿含經》。

 

 

玄奘、法顯及義淨等大師都曾經到此居住過。這裡有座廢墟,據稱是玄奘大師曾經掛單的寺廟。

 

如今前往靈鷲山可搭纜車到多寶山世界和平塔,再走路下到靈鷲山。我們當年是一步步走石階上山的。

 

上山途中,我們看到了「阿難陀尊者」曾經修行的洞穴。

 

佛經開頭常有一句「如是我聞」,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阿難陀尊者」講:「我阿難聽到佛是這樣說的」。

 

靈鷲山的山頂有個「佛陀說法台」,佛教徒至此都會自動合掌繞著平台唸佛。

 

 

 

 


 

 

那爛陀大學

 

(Nalanda University)

 

 

 

 

Nalanda是玄奘大師的母校,2016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2世紀時,那爛陀寺經戰火毀壞,如今僅只留下面積約1平方公里的遺址公園。

 

那爛陀寺建於5世紀初,是古代中印度摩揭陀國首都王舍城在北方的一座大寺院。

 

玄奘大師在印度遊歷3年之後才抵達那爛陀寺。

 

那時,玄奘大師已經頗有名氣,寺裡還派200多位僧眾迎接大師入寺。

 

玄奘大師在此覲見了住持戒賢長老。戒賢長老很有威信,人稱「正法藏」。

 

今日的「那爛陀大學」於2014年9月正式開學,他們只招收研究生與博士生。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